C#类的多态性详解

 更新时间:2020年07月20日 08:44:54   作者:IT_xiao小巫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C#类的多态性,主要有两种:一是编译时的多态性,二是运行时的多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C#类的多态性,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种:编译时的多态性,直接这样说不知道说啥?程序执行过程主要分为三步:编译,链接,运行。在编译时体现的多态性是通过方法的重载来实现的。方法的重载我们听过,就是一个类对象调用若干同名,但参数类型、个数不同。类对象是根据参数类型,个数来决定调用哪个同名方法,实现何种操作。C#语言的方法重载与C++、java基本是一样的,但是C#还包含C++的运算符重载,java里面没有这个概念。

第二种:运行时的多态性,是在系统运行时,调用一个名字相同,参数类型也相同以及个数也完全一样的方法,但会完成不同的操作。C#运行时的多态性通过虚方法实现。在类方法声明加上了virtual修饰符,称为虚方法,反之为非虚方法。就这一点C#跟C++有很多相似之处。
代码清单:虚方法与非虚方法的区别

namespace e_11 
{ 
 class A 
 { 
 public void F()  //非虚方法 
 { Console.WriteLine("A.F"); } 
 public virtual void G() //虚方法 
 { Console.WriteLine("A.G"); } 
 
 } 
 class B : A   //A类为B类的基类 
 { 
 new public void F() //隐藏基类的同名非虚方法F(),注意使用new 
 { Console.WriteLine("B.F"); } 
 public override void G() //隐藏基类的同名虚方法G(),注意使用override 
 { Console.WriteLine("B.G"); } 
 } 
 class Test 
 { 
 static void F2(A aA) //注意,参数为A类引用变量 
 { aA.G();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 b = new B(); 
  A a1 = new A(); 
  A a2 = b;  //允许基类引用变量引用派生类对象,a2引用A类的派生类B的对象b 
  a1.F();  //调用基类A的非虚方法F(),显示A.F 
  a2.F();  //F()为非虚方法,调用基类A的F(),显示A.F 
  b.F();  //F()为非虚方法,调用派生类的F(),显示B.F 
  a1.G();  //G()为虚方法,因a1引用基类A对象,调用基类A的G(),显示A.G 
  a2.G();  //G()为虚方法,因a2引用派生类B对象,调用派生类B的G(),显示B.G 
  F2(a2);  //由于a2引用A类派生类B的对象b,调用派生类B的的G(),显示B.G 
  F2(a1);  //实参为基类A对象,调用A类的函数G(),显示A.G 
 } 
 } 
} 
 

输出结果:

看上面的代码,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因为G()为虚方法,a2引用派生类B对象,调用的是B类的G()?
这里有一个解释:如果将基类引用变量引用不同对象,或者是基类对象,或者是派生类对象,用这个基类引用变量分别调用同名虚方法,根据对象的不同,会完成不同的操作。而非虚方法不具备次此功能。
关于类的多态性典型的例子:

//类的多态性 
namespace e_11 
{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 "张三";  //类的成员说明 
 private int age = 12; 
 protected virtual void Display() //类的虚方法 
 { Console.WriteLine("姓名:{0},年龄:{1}", name, age);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构造函数,函数名和类名同名,无返回值 
 { name = Name; age = Age; } 
 static public void DisplayData(Person aPerson) //静态方法 
 { aPerson.Display(); }  //不是静态方法调用实例方法,如写为Display()错误 
 } 
 
 public class Employe : Person  //基类是Person 
 { 
 private string department; 
 private decimal salary; 
 public Employe(string Name, int Age, string D, decimal S) 
  : base(Name, Age) 
 { department = D; salary = S;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Display() //重载虚方法,注意用Override 
 { 
  base.Display(); 
  Console.WriteLine("部门:{0}, 薪金:{1}", department, salary); 
 } 
 } 
 
 class Class1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OnePerson = new Person("李四", 30); 
  Person.DisplayData(OnePerson); //显示基类的数据 
  Employe OneEmployee = new Employe("王五", 40, "财务", 2000); 
  Person.DisplayData(OneEmployee); //显示派生类数据 
 }//两次调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实参不同,实现的功能不同 
 } 
 
} 

运行效果: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相关文章

  • C#.NET获取拨号连接的宽带连接方法

    C#.NET获取拨号连接的宽带连接方法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C#.NET获取拨号连接的宽带连接方法,实例演示了一个C#封装的ADSL拨号连接类及其使用方法,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2015-06-06
  • C#实现希尔排序

    C#实现希尔排序

    这篇文章介绍了C#实现希尔排序的方法,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2022-04-04
  • 浅析C# 使用Process调用外部程序中所遇到的参数问题

    浅析C# 使用Process调用外部程序中所遇到的参数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C# 使用Process调用外部程序中所遇到的参数问题,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2017-03-03
  • C#几种排序算法

    C#几种排序算法

    C#几种排序算法...
    2007-03-03
  • c# WPF中System.Windows.Interactivity的使用

    c# WPF中System.Windows.Interactivity的使用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c# WPF中System.Windows.Interactivity的使用,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使用c#,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
    2021-03-03
  • C#实现DataTable,List和Json转换的方法

    C#实现DataTable,List和Json转换的方法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C#实现DataTable,List和Json转换的方法,结合实例形式分析了DataTable、list、DataReader、DataSet等转换成JSON的相关实现技巧,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2016-08-08
  • C#实现六大设计原则之单一职责原则

    C#实现六大设计原则之单一职责原则

    这篇文章介绍了C#实现六大设计原则之单一职责原则的方法,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习吧
    2022-02-02
  • c#中WinForm用OpencvSharp实现ROI区域提取的示例

    c#中WinForm用OpencvSharp实现ROI区域提取的示例

    已经自学OpencvSharp一段时间了,现在就分享一下我的学习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c#中WinForm用OpencvSharp实现ROI区域提取的示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2022-05-05
  • C#实现简易的计算器

    C#实现简易的计算器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C#实现简易的计算器,文中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2021-04-04
  • C#用RabbitMQ实现消息订阅与发布

    C#用RabbitMQ实现消息订阅与发布

    在消息队列模型中,如何将消息广播到所有的消费者,这种模式成为“发布/订阅”。本文主要以一个简单的小例子,简述通过fanout交换机,实现消息的发布与订阅,仅供学习分享使用,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2021-05-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