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JavaScript中预编译的原理与流程

 更新时间:2023年10月26日 08:44:05   作者:时尚的绿茶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JavaScript中预编译的原理与流程的相关知识,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对我们深入了解JavaScript有一定的帮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要了解 预编译 首先要知道js运行机制 js代码运行前会发生 下面三步

  • 语法分析 (通篇扫描js文件 看看有没有语法错误)
  • 预编译 (解决执行顺序问题 )
  • 解释执行 (解释一行 执行一行)
function test() {
    console.log('test');
}
test();
// 上面能执行 
// 
test1();

function test1() {
    console.log('test1');
}
// 也能执行,因为有预编译的存在 发生了函数声明提升
var a = 123;
console.log(a); // 123 
// 
console.log(b); //undefiend
var b = 123;

imply global 暗示全局变量:即任何变量,如果变量未经声明就赋值,此变量就为全局对象(浏览器是window)所有。

全局对象和执行环境有关系 浏览器是window 、node里面是global

// 要明白 声明 和 赋值 
var a = 123 //这句话其实两步 声明变量 和 变量赋值
// 可以拆解成下面这样
var a;
a = 123
// 未经声明的变量就赋值 归全局对象
b = 10
// b=10 => window.b=10

(函数)预编译的四部曲:

(函数)预编译发生在函数执行的前一刻

创建 AO 对象Activation Object(执行期上下文,作用是理解的作用域,函数产生的执行空间库)

找形参和变量声明,将变量和形参名作为AO属性名,值为undefined (变量声明提升)

相当于

AO{
a : undefined,
b : undefined
}

将实参值和形参统一(把实参值传到形参里)

在函数体里面找函数声明,值赋予函数体 (先看自己的AO,再看全局的GO) (函数声明提升)

// 
function fn(a) {
    console.log(a); //function a() {}
    var a = 123;
    console.log(a); //123
    function a() {}
    console.log(a); // 123
    var b = function() {}
    console.log(b); //function b() {}
    function d() {}
}
fn(1);

全局的预编译三部曲

  • 生成了一个GO的对象Global Object(浏览器就是window = GO) (没有声明就是赋值了,归window所有,就是在GO里面预编译)
  • 找形参和变量声明,将变量和形参名作为GO属性名,值为undefined
  • 在函数体里面找函数声明,值赋予函数体
console.log(test); // function test(test){...}
function test(test) {
    console.log(test); // fuction test () {}
    var test = 234;
    console.log(test);
    234

    function test() {}
}
test(1);
var test = 123;
// 下面是模拟的流程
// 经过 go 三部曲 变成下面这样
// 创建 GO ={
//   test : function test(test){...}
// }
// test(1) 执行
// 经过函数预编译四步
// 创建 AO ={
//  test:function test() {}
// }

预编译注意

es5 作用域 =》 全局作用域 、 函数作用域

es6 作用域 =》 全局作用域 、 函数作用域 、块级作用域

es6出现了 块级作用域 和 let 、 const 声明变量不存在变量声明提升,es6里面声明函数也类似 let

用在块级作用域中, let 、 const 将变量的作用域限制在块内,还会出现暂时性死区

暂时性死区的本质就是,只要一进入当前作用域,所要使用的变量就已经存在了,但是不可获取,只有等到声明变量的那一行代码出现,才可以获取和使用该变量。

  • 条件语句里面定义函数 (例如:if里面定义函数 )
  • 注意:定义函数并不是函数赋值给变量 有条件里面函数赋值给变量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 函数可以被有条件来声明,这意味着,在一个 if 语句里,函数声明是可以嵌套的。有的浏览器会将这种有条件的声明看成是无条件的声明,无论这里的条件是 true 还是 false,浏览器都会创建函数。因此,它们不应该被使用
  • 函数可以被有条件来声明,这意味着,函数声明可能出现在一个 if 语句里,但是,这种声明方式在不同的浏览器里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因此,不应该在生产环境代码中使用这种声明方式,应该使用函数表达式来代替
  • 条件语句里面定义变量(例如:if里面使用var定义变量)

es5和es5之前 的时候条件语句里面写了函数声明和变量声明 会提升到当前的作用域顶部(全局作用域 、 函数作用域)和上面的预编译没有区别 这时候没有块级作用域

es6和es6之后 的时候条件语句里面写了函数声明和变量声明 遵循下面几点(为了兼容以前老代码)由于ES5 规定,函数只能在顶层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之中声明,不能在块级作用域声明。

// 根据 ES5 的规定都是非法的。 在现在es6的执行环境中 {}是块级作用域 
// 这就矛盾了es5明确规定 函数只能在顶层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之中声明,不能在块级作用域声明。

// 情况一
if (true) {
    function f() {}
}
// 情况二
try {
    function f() {}
} catch (e) {
    // ...
}

但是,浏览器没有遵守这个规定,为了兼容以前的旧代码,还是支持在块级作用域之中声明函数,因此上面两种情况实际都能运行,不会报错。

所以ES6 引入了块级作用域,明确允许在块级作用域之中声明函数。ES6 规定,块级作用域之中,函数声明语句的行为类似于let,在块级作用域之外不可引用。

//  ES5 环境中运行
function f() {
    console.log('I am outside!');
}
(function() {
    if (false) { //不管这里是true还是false 结果一样的 发生预编译的时候不管执行条件
        // 重复声明一次函数f
        function f() {
            console.log('I am inside!');
        }
    }

    f(); //会得到“I am inside!”,
}());

// 浏览器的 ES6 环境
console.log(foo);
if (false) {
    function foo() {
        return 1;
    }
}
// 在 Chrome 里:
// 'foo' 变量名被提升,但是 typeof foo 为 undefined
//
// 在 Firefox 里:
// 'foo' 变量名被提升。但是 typeof foo 为 undefined
//
// 在 Edge 里:
// 'foo' 变量名未被提升。而且 typeof foo 为 undefined
//
// 在 Safari 里:
// 'foo' 变量名被提升。而且 typeof foo 为 function

// 浏览器的 ES6 环境
// 根据下面 规则只对 ES6 的浏览器实现有效 分析
function f() {
    console.log('I am outside!');
}
(function() {
    // 函数作用域 AO { f = undefiend} 这里是if里面的函数提升上来的
    if (false) { //false true都不影响提升
        //es6 {} 这是一个块级作用域了 因为块级作用域内声明的函数类似于let
        // 重复声明一次函数f
        // 块作用域  预编译 AO{ f:function f() {...}}
        function f() {
            console.log('I am inside!');
        }
    }
    // 这里为什么会报错 如果改变了块级作用域内声明的函数的处理规则,显然会对老代码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减轻因此产生的不兼容问题,ES6 在附录 B里面规定,浏览器的实现可以不遵守上面的规定,有自己的行为方式。
    f(); //报错 Uncaught TypeError: f is not a function  当执行到这里的时候 由于if是flase 没有执行到f函数声明语句 不会吧 块里面的f 赋值到 函数作用域里面的 f  所以执行函数作用域f报错
}());

下面规则只对 ES6 的浏览器实现有效

  • 允许在块级作用域内声明函数。
  • 函数声明类似于var,即会提升到全局作用域或函数作用域的头部。(这里类似var 所以提升到全局作用域或函数作用域的头部 变量=undefiend 不同浏览器也不一样 Safari里面是 function
  • 同时,函数声明还会提升到所在的块级作用域的头部。(这里是 函数声明提升 所以这个变量在块级作用域的头部 变量=函数体)
  • 当执行到块里面的函数声明语句或者var声明 会把当前块里面这个函数声明变量或者var声明变量的值赋值给之前提升到(全局作用域、函数作用域)里面的变量
// 例1
// GO={a:undefiend}
var a = 0;
// GO={a:0}
console.log("1 a:", a); //0
// GO:{a=1} 是if里面执行到 定义function a() {} 的时候更改的
if (true) {
    // AO={a:function a() {}}
    a = 1;
    //  AO={a:1}
    function a() {} //当执行到这一步的时候 将当前块作用域的 a = 1  赋值给 全局作用域的 a 
    //  AO={a:1}
    //  GO:{a=1}
    a = 5;
    //  AO={a:5}
    console.log("2 a:", a); //5
}
console.log("3 a:", a); //1

// 例2
var a = 0;
console.log("1 a:", a); //0
if (true) {
    a = 1;
    a = 5;
    console.log("2 a:", a); //5
    function a() {}
}
console.log("3 a:", a); //5

// 例3
var a = 0;
console.log("1 a:", a); //0
if (true) {
    function a() {}
    a = 1;
    a = 5;
    console.log("2 a:", a); //5
}
console.log("3 a:", a); //function a {}

// 例4
// GO={a:undefiend}
console.log("1 a:", a); //undefiend
// GO={a:function a() {} } 是if里面执行到 定义function a() {} 的时候更改的
if (true) {
    // AO={a: function a() {} }
    function a() {} //执行到这里 改变GO={a=AO.a=function a() {}}
    a = 1;
    // AO={a: 1 }
    a = 5;
    // AO={a: 5 }
    console.log("2 a:", a); //5
}
console.log("3 a:", a); //function a {}

// 例5 - 里面是var声明不是函数 
// GO={a:undefiend}
console.log("1 a:", a); //undefiend
// GO:{a=1} 是if里面执行到 var a; 的时候更改的
if (true) {
    // AO={a:undefind}
    a = 1;
    //  AO={a:1}
    var a; //当执行到这一步的时候 将当前块作用域的 a = 1  赋值给 全局作用域的 a 
    //  AO={a:1}
    a = 5;
    //  AO={a:5}
    console.log("2 a:", a); //5
}
console.log("3 a:", a); //1

// 例6 - 里面是var声明不是函数 
// GO={a:undefiend}
console.log("1 a:", a); //undefiend
if (false) { //false 走不进来 只是预编译的时候将 var a 提升到块顶部和全局顶部
    // AO={a:undefind}
    a = 1;
    var a;
    a = 5;
    console.log("2 a:", a); //5
}
console.log("3 a:", a); //undefiend

到此这篇关于浅析JavaScript中预编译的原理与流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JavaScript预编译内容请搜索脚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