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CPU和显卡的散热方法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09-04-21 01:30:31 作者:佚名
我要评论

近年来,各电脑城有一东东,此物伴随着DIY的发展而蓬勃,种类越发丰富,包装越发讲究,当初不见零售的如今却已攻占了绝大多数的电脑柜台—风扇的热闹无疑是散热的被重视的最好佐证。 散热,首要的目的,当然
近年来,各电脑城有一东东,此物伴随着DIY的发展而蓬勃,种类越发丰富,包装越发讲究,当初不见零售的如今却已攻占了绝大多数的电脑柜台—风扇的热闹无疑是散热的被重视的最好佐证。
散热,首要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配件稳定工作(这点在超频后尤为重要),随着电脑配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散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一块指甲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多达千万计的晶体管,散热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工作情况,因此如何选择合适有效地散热方法成为了热门的话题。
目前给CPU和显卡的主要有的散热降温方式有—散热片,风冷、水冷、硅片制冷器、压缩机制冷、液氮制冷等等。
笔者非常有兴趣把这些都洋洋洒洒说上一遍,但考虑到压缩机制冷和液氮制冷的成本太高,而且材料不易弄到,实在不适合一般用户使用,只好作罢。另一方面,随着国内DIYER动手能力的增强,水冷和硅片制冷已经被一些骨灰级玩家采用,两者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水冷易漏水,硅片制冷器易结露,没有专业知识虽不推荐冒险尝试,笔者先吊吊大家胃口,先介绍主流的散热方式喽。
一:先来说散热片和风冷
在实际操作中,散热片和风冷往往要并肩作战,散热片负责传导热量,把集中的热量扩散到自己身上,风扇转动利用气流再把热量带走。
散热片的散热能力主要由材质的导热性,散热片接触空气的面积决定(前者决定导热能力,后者决定散热能力)。
铜和铝那个更好?
选择何种材质金属,主要考虑成本和导热率两个方面,成本过高使金银等贵金属被排除;就导热率而言,铜是0.9铝是0.503,热传导率是铜386W/MK铝198W/MK;非常明显的,铜效果要好过铝很多。然而铜价格本身就相对较高,又比较软不能用浇铸成型工艺,而只能用“拉拔”或机加工方式制造,由于制造困难,市场上的铜制散热片大多不是纯铜,而是底部覆铜或是镀铜,但是两种金属混接会降低导热效率,造成导热不均。纯铜的散热片也有缺陷,容易氧化变黑,表面不光洁。前者难免会让追求完美的玩家皱眉,而后者,则需要研磨,均匀涂抹散热胶方能解决。不过,也有行家说,氧化的黑色可以增大辐射作用(热辐射),而不光洁的表面,由于粗燥与空气接触面积反倒比抛光的铝产品大,鱼与熊掌,还是让玩家自己取舍吧。
散热片是使用哪种工艺制铸的?如今主流的散热片制造工艺是压铸型 折叠鳍/冲压薄鳍,前者就是将金属融化成液态,加工成金属棒再切割;后者就是把金属切成薄片再折叠(冲压成鳍),然后做在散热片上,从而扩大接触空气面积。此外的几种工艺有—轧齿边: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制作者的创意,此种方法创造的散热片不止是效果好,外观几乎也是艺术品,当然成本也是极高,非常遗憾的,笔者在国内还未见过,不过可以去国外的专业网站一饱眼福。铸造法:可以实现冲压不能实现的形状。冷锻:国内比较罕见,这是主要用于针状鳍的散热片工艺。
再来说说风扇,风扇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散热方法,评价角度主要有,散热效果,设计的易用性(合理的设计容易固定,不易松动,不合理的甚至会损坏配件,很多CPU的DIE就是这样DIE的)以及噪音情况(即使散热能力很强,如果有巨大噪音也会让人心烦意乱)综合这三点考虑,就可以选择出比较好的风扇了。
在购买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风扇体积的大小不决定其性能的优劣,因为相对的大了转速就低了(这是一个线速度和角速度的问题,想想昆腾大脚硬盘的低转速,同一个道理)够买时可以量化的是转速和功率,当然,也可以试着点点,用手感觉一下风力,再用眼睛观察一下,转速高的风扇旋转起来,叶片是静止不动的。
另外,使用滚珠轴承的风扇价格比滑动轴承贵,噪音也比它大,但好在性能稳定寿命长久,不会因为摩擦就停止工作,也不象滑动轴承一样需频频加油,所以购买时请认准滚珠轴承(怎么像做广告^o^)。
使用散热片和风冷为CPU显卡降温,推荐使用散热膏,它会更紧密的贴合,更平均;更彻底的传导热量。市场上销售的散热膏往往是纯白的,如果你有兴趣增加其导热性能,可以用刀挂下铅笔芯的细末(你要是把笔芯拗断扔进去可别说是我教的^o^),然后搅拌均匀,当然,最好是用石墨粉啦~~~
然后我们来说说—半导体散热片和水冷
如同散热片和风扇一样,这两个也要放在一起说,半导体散热片的散热能力非常强,但是它制冷效果越是厉害,反面致热温度也越高,导致大量的热量局促在机箱狭小的空间,加上正反面温差太大会引起凝露,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用了半导体散热片的往往也会用水冷(反之却不一定嘻嘻^o^)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比较另类的散热法,研磨法:这种方法是用细砂纸打磨掉CPU外膜的锡层,一只打磨到露出红色,再使用上诉散热片 风冷或者半导体散热片 水冷,笔者以为,这种方法近乎丧心病狂,乃是走火入魔的旁门左道功夫,对其一直是冷眼相看。当然啦,也不推荐广大玩家使用,怎么说我们对爱机还是有感情的嘛:)
至于软件法降温,曾经沸沸扬扬一段时日,关于降温效果好坏和降低CPU能耗时导致的种种问题也是连篇累牍,笔者也就不唠叨了,就笔者使用过的几种软件的经验,推荐大家在CPU CoolCpuIdle和Rain当中选择一种。如今的软件只能为CPU降温,对显卡还是一筹莫展。这似乎不太公平,那我们就专门聊聊……
显卡的专用散热
一般说来,正常使用显卡,用厂商配给的散热方式就绰绰有余。可挡不住DIY FANS用奥林匹克精神来超,结果一块块好端端的显卡,如同玩家的心一样火热。
显卡的散热分为三种,给显示芯片散热(这是最多的),给显存散热,给显卡全身散热。
显卡的显示芯片又分为三种情况,裸露的,有散热片,有散热片和风扇。第一种去市场买个“显卡风扇”,它自带导热胶的,很容易就可以粘上。第二种情况,就要根据显卡上散热片的大小,买一个匹配的风扇,但固定比较麻烦,而且一定要小心,大意失手,轻则保修没了(划花了散热片),重则卡毁人伤。最后一种,往往是比较高端的显卡,还是请三思手下留情,毕竟拆卸原装风扇散热片的风险可是很大的……
给显存的散热方式,就是给裸露的显存上贴上铝块,我见过一种很漂亮的长方形显存散热块,淡蓝色上面有四个洞,把它贴在显卡上非常帅。显存的温度往往不高,测试前后效果能降低2-3度已经非常可观。当然,有人购买CPU散热片,再根据显存大小和显卡布局进行切割也是可以的。
最后是显卡整体散热,这种配件市场上还不多见,散热效果也有待效验,不过做的非常有创意,这是一块固定在PCI槽的板卡上面附有风扇,把它插在显卡相邻的槽中,它就会对着整块显卡勤劳的吹啊吹……想象一下,感觉很幽默吧。
散热,首要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配件稳定工作(这点在超频后尤为重要),随着电脑配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散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一块指甲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多达千万计的晶体管,散热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工作情况,因此如何选择合适有效地散热方法成为了热门的话题。
目前给CPU和显卡的主要有的散热降温方式有—散热片,风冷、水冷、硅片制冷器、压缩机制冷、液氮制冷等等。
笔者非常有兴趣把这些都洋洋洒洒说上一遍,但考虑到压缩机制冷和液氮制冷的成本太高,而且材料不易弄到,实在不适合一般用户使用,只好作罢。另一方面,随着国内DIYER动手能力的增强,水冷和硅片制冷已经被一些骨灰级玩家采用,两者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水冷易漏水,硅片制冷器易结露,没有专业知识虽不推荐冒险尝试,笔者先吊吊大家胃口,先介绍主流的散热方式喽。
一:先来说散热片和风冷
在实际操作中,散热片和风冷往往要并肩作战,散热片负责传导热量,把集中的热量扩散到自己身上,风扇转动利用气流再把热量带走。
散热片的散热能力主要由材质的导热性,散热片接触空气的面积决定(前者决定导热能力,后者决定散热能力)。
铜和铝那个更好?
选择何种材质金属,主要考虑成本和导热率两个方面,成本过高使金银等贵金属被排除;就导热率而言,铜是0.9铝是0.503,热传导率是铜386W/MK铝198W/MK;非常明显的,铜效果要好过铝很多。然而铜价格本身就相对较高,又比较软不能用浇铸成型工艺,而只能用“拉拔”或机加工方式制造,由于制造困难,市场上的铜制散热片大多不是纯铜,而是底部覆铜或是镀铜,但是两种金属混接会降低导热效率,造成导热不均。纯铜的散热片也有缺陷,容易氧化变黑,表面不光洁。前者难免会让追求完美的玩家皱眉,而后者,则需要研磨,均匀涂抹散热胶方能解决。不过,也有行家说,氧化的黑色可以增大辐射作用(热辐射),而不光洁的表面,由于粗燥与空气接触面积反倒比抛光的铝产品大,鱼与熊掌,还是让玩家自己取舍吧。
散热片是使用哪种工艺制铸的?如今主流的散热片制造工艺是压铸型 折叠鳍/冲压薄鳍,前者就是将金属融化成液态,加工成金属棒再切割;后者就是把金属切成薄片再折叠(冲压成鳍),然后做在散热片上,从而扩大接触空气面积。此外的几种工艺有—轧齿边: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制作者的创意,此种方法创造的散热片不止是效果好,外观几乎也是艺术品,当然成本也是极高,非常遗憾的,笔者在国内还未见过,不过可以去国外的专业网站一饱眼福。铸造法:可以实现冲压不能实现的形状。冷锻:国内比较罕见,这是主要用于针状鳍的散热片工艺。
再来说说风扇,风扇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散热方法,评价角度主要有,散热效果,设计的易用性(合理的设计容易固定,不易松动,不合理的甚至会损坏配件,很多CPU的DIE就是这样DIE的)以及噪音情况(即使散热能力很强,如果有巨大噪音也会让人心烦意乱)综合这三点考虑,就可以选择出比较好的风扇了。
在购买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风扇体积的大小不决定其性能的优劣,因为相对的大了转速就低了(这是一个线速度和角速度的问题,想想昆腾大脚硬盘的低转速,同一个道理)够买时可以量化的是转速和功率,当然,也可以试着点点,用手感觉一下风力,再用眼睛观察一下,转速高的风扇旋转起来,叶片是静止不动的。
另外,使用滚珠轴承的风扇价格比滑动轴承贵,噪音也比它大,但好在性能稳定寿命长久,不会因为摩擦就停止工作,也不象滑动轴承一样需频频加油,所以购买时请认准滚珠轴承(怎么像做广告^o^)。
使用散热片和风冷为CPU显卡降温,推荐使用散热膏,它会更紧密的贴合,更平均;更彻底的传导热量。市场上销售的散热膏往往是纯白的,如果你有兴趣增加其导热性能,可以用刀挂下铅笔芯的细末(你要是把笔芯拗断扔进去可别说是我教的^o^),然后搅拌均匀,当然,最好是用石墨粉啦~~~
然后我们来说说—半导体散热片和水冷
如同散热片和风扇一样,这两个也要放在一起说,半导体散热片的散热能力非常强,但是它制冷效果越是厉害,反面致热温度也越高,导致大量的热量局促在机箱狭小的空间,加上正反面温差太大会引起凝露,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用了半导体散热片的往往也会用水冷(反之却不一定嘻嘻^o^)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比较另类的散热法,研磨法:这种方法是用细砂纸打磨掉CPU外膜的锡层,一只打磨到露出红色,再使用上诉散热片 风冷或者半导体散热片 水冷,笔者以为,这种方法近乎丧心病狂,乃是走火入魔的旁门左道功夫,对其一直是冷眼相看。当然啦,也不推荐广大玩家使用,怎么说我们对爱机还是有感情的嘛:)
至于软件法降温,曾经沸沸扬扬一段时日,关于降温效果好坏和降低CPU能耗时导致的种种问题也是连篇累牍,笔者也就不唠叨了,就笔者使用过的几种软件的经验,推荐大家在CPU CoolCpuIdle和Rain当中选择一种。如今的软件只能为CPU降温,对显卡还是一筹莫展。这似乎不太公平,那我们就专门聊聊……
显卡的专用散热
一般说来,正常使用显卡,用厂商配给的散热方式就绰绰有余。可挡不住DIY FANS用奥林匹克精神来超,结果一块块好端端的显卡,如同玩家的心一样火热。
显卡的散热分为三种,给显示芯片散热(这是最多的),给显存散热,给显卡全身散热。
显卡的显示芯片又分为三种情况,裸露的,有散热片,有散热片和风扇。第一种去市场买个“显卡风扇”,它自带导热胶的,很容易就可以粘上。第二种情况,就要根据显卡上散热片的大小,买一个匹配的风扇,但固定比较麻烦,而且一定要小心,大意失手,轻则保修没了(划花了散热片),重则卡毁人伤。最后一种,往往是比较高端的显卡,还是请三思手下留情,毕竟拆卸原装风扇散热片的风险可是很大的……
给显存的散热方式,就是给裸露的显存上贴上铝块,我见过一种很漂亮的长方形显存散热块,淡蓝色上面有四个洞,把它贴在显卡上非常帅。显存的温度往往不高,测试前后效果能降低2-3度已经非常可观。当然,有人购买CPU散热片,再根据显存大小和显卡布局进行切割也是可以的。
最后是显卡整体散热,这种配件市场上还不多见,散热效果也有待效验,不过做的非常有创意,这是一块固定在PCI槽的板卡上面附有风扇,把它插在显卡相邻的槽中,它就会对着整块显卡勤劳的吹啊吹……想象一下,感觉很幽默吧。
相关文章
NVIDIA vs 华为/海思性能差异有多大? GPU性能一览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了英伟达和华为/海思主流 GPU 的型号性能差异,详细对比如下图文所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2024-10-16一文搞懂英伟达H100/H200 B100/B200 B200/GB200 HGX/DGX的区别和参数
最近英伟达GPU热点一直很高,,作为H100的升级款产品,H200消息大家的关注度挺高,当然也包括GB200,DGX及HGX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24-10-16192核心领先至强6近40%! AMD Zen5 EPYC处理器首发测评
根据Phoronix的早期测试数据,EPYC 9005系列的表现远超其竞争对手,尤其是在多线程任务和高负载应用场景中,其性能提升幅度达到了令人瞩目的40%2024-10-15能装Windows和Linux 能畅玩3A! 国产处理器KX-7000首发测评
2023年底,兆芯发布了新一代高性能处理器开先KX-7000系列,日本权威硬件网站PCWatch设法搞到了一套平台,进行了详细的测试,详细如下2024-10-1516个全大核还是24个大小核? 锐龙9 9950X和酷睿i9-14900K对比测评
锐龙9 9950X VS 酷睿i9-14900KS,这两款处理器一个拥有16个全大核,一个配备8个大核、16个小核,该怎么选择呢?详细请看下文测评2024-10-14AMD 7600X/9600X/8400F怎么选? 横评实测三款性价比CPU
手里正好有7600X、9600X、还有8400F,今天就同大家分享下,这些CPU的性能和软件测试对比,希望能为大家选择CPU时做个参考2024-10-14AMD 9600X比7600X性能差多少? 微星主板中两款cpu对比测评
AMD 最新的9000系列CPU发布了有一段时间了,9600X究竟比一年前的7600X提升了多少呢?今天就给大家做一个对比测试,希望对大家了解2024-10-14酷睿ultra5 245k和245kf有何不同 酷睿ultra5 245k和245kf的区别
酷睿ultra5245k与245kf的主要区别在于集成显卡的有无,酷睿ultra5245k搭载Intel锐炫核显,可满足基本图形处理需求;而245kf无集成显卡,需配合独立显卡使用,两者在核心配置、2024-10-12r7 5700x相当于酷睿i几 r7 5700x处理器性能详解
AMD Ryzen 7 5700X是AMD Ryzen 5000系列中的中高端型号,性能上与英特尔的i7-10700K和i7-11700相当,在游戏和多核应用中,Ryzen 7 5700X展现出了不亚于同级英特尔表现,拥有8核2024-10-09Ryzen 7 9700X 105W比Ryzen 7 7700X强多少? 锐龙处理器游戏性能测评
本文将分享Ryzen 7 9700X在启用105W模式和运行Windows 11 24H2下与Ryzen 7 7700X的游戏性能对比,以评估、验证AMD近期所推出的举措的作用到底有多大2024-10-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