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_动力节点Java学院整理

 更新时间:2017年08月10日 10:33:35   作者:zhengzhb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的相关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首先来看一段代码:

public void test(int i, Request request){ 
 if(i==1){ 
 Handler1.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2){ 
 Handler2.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3){ 
 Handler3.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4){ 
 Handler4.response(request); 
 }else{ 
 Handler5.response(request); 
 } 
} 

       代码的业务逻辑是这样的,方法有两个参数:整数i和一个请求request,根据i的值来决定由谁来处理request,如果i==1,由Handler1来处理,如果i==2,由Handler2来处理,以此类推。在编程中,这种处理业务的方法非常常见,所有处理请求的类有if…else…条件判断语句连成一条责任链来对请求进行处理,相信大家都经常用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直观,简单明了,并且比较容易维护,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几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

代码臃肿:实际应用中的判定条件通常不是这么简单地判断是否为1或者是否为2,也许需要复杂的计算,也许需要查询数据库等等,这就会有很多额外的代码,如果判断条件再比较多,那么这个if…else…语句基本上就没法看了。
耦合度高:如果我们想继续添加处理请求的类,那么就要继续添加else if判定条件;另外,这个条件判定的顺序也是写死的,如果想改变顺序,那么也只能修改这个条件语句。

        既然缺点我们已经清楚了,就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个场景的业务逻辑很简单:如果满足条件1,则由Handler1来处理,不满足则向下传递;如果满足条件2,则由Handler2来处理,不满足则继续向下传递,以此类推,直到条件结束。其实改进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判定条件的部分放到处理类中,这就是责任连模式的原理。 

责任连模式的结构

责任连模式的类图非常简单,它由一个抽象地处理类和它的一组实现类组成:

抽象处理类:抽象处理类中主要包含一个指向下一处理类的成员变量nextHandler和一个处理请求的方法handRequest,handRequest方法的主要主要思想是,如果满足处理的条件,则有本处理类来进行处理,否则由nextHandler来处理。

具体处理类:具体处理类主要是对具体的处理逻辑和处理的适用条件进行实现。 

       了解了责任连模式的大体思想之后,再看代码就比较好理解了:

class Level { 
 private int level = 0; 
 public Level(int level){ 
 this.level = level; 
 }; 
 
 public boolean above(Level level){ 
 if(this.level >= level.level){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class Request { 
 Level level; 
 public Request(Level level){ 
 this.level = level; 
 } 
 
 public Level getLevel(){ 
 return level; 
 } 
} 
 
class Response { 
 
}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Handler; 
 public final Response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 null; 
  
 if(this.getHandlerLevel().above(request.getLevel())){ 
  response = this.response(request); 
 }else{ 
  if(this.nextHandler != null){ 
  this.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 
  }else{ 
  System.out.println("-----没有合适的处理器-----"); 
  } 
 } 
 return response; 
 }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Handler handler){ 
 this.nextHandler = handler; 
 } 
 protected abstract Level getHandlerLevel(); 
 public abstract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1);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1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3);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2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3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5);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3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Handler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 handler3 = new ConcreteHandler3(); 
 
 handler1.setNextHandler(handler2); 
 handler2.setNextHandler(handler3); 
  
 Response response = handler1.handleRequest(new Request(new Level(4))); 
 } 
} 

       代码中Level类是模拟判定条件;Request,Response分别对应请求和响应;抽象类Handler中主要进行条件的判断,这里模拟一个处理等级,只有处理类的处理等级高于Request的等级才能处理,否则交给下一个处理者处理。在Client类中设置好链的前后执行关系,执行时将请求交给第一个处理类,这就是责任连模式,它完成的功能与前文中的if…else…语句是一样的。 

责任链模式的优缺点

        责任链模式与if…else…相比,他的耦合性要低一些,因为它把条件判定都分散到了各个处理类中,并且这些处理类的优先处理顺序可以随意设定。责任链模式也有缺点,这与if…else…语句的缺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找到正确的处理类之前,所有的判定条件都要被执行一遍,当责任链比较长时,性能问题比较严重。 

责任链模式的适用场景 

       就像开始的例子那样,假如使用if…else…语句来组织一个责任链时感到力不从心,代码看上去很糟糕时,就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来进行重构。 

总结

       责任链模式其实就是一个灵活版的if…else…语句,它就是将这些判定条件的语句放到了各个处理类中,这样做的优点是比较灵活了,但同样也带来了风险,比如设置处理类前后关系时,一定要特别仔细,搞对处理类前后逻辑的条件判断关系,并且注意不要在链中出现循环引用的问题。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相关文章

  • SpringBoot+fileUpload获取文件上传进度

    SpringBoot+fileUpload获取文件上传进度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SpringBoot+fileUpload获取文件上传进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2018-08-08
  • JavaScript实现鼠标移动粒子跟随效果

    JavaScript实现鼠标移动粒子跟随效果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JavaScript实现鼠标移动粒子跟随效果,文中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2019-08-08
  • Java编写掷骰子游戏

    Java编写掷骰子游戏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Java编写掷骰子游戏,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2015-11-11
  • 浅谈Java中IO和NIO的本质和区别

    浅谈Java中IO和NIO的本质和区别

    IO的全称是input output,是java程序跟外部世界交流的桥梁,IO指的是java.io包中的所有类,他们是从java1.0开始就存在的。NIO叫做new IO,是在java1.4中引入的新一代IO。IO的本质是什么呢?它和NIO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该怎么学习IO和NIO呢?看完这篇文章一切都有答案。
    2021-06-06
  • 在Eclipse IDE使用Gradle构建应用程序(图文)

    在Eclipse IDE使用Gradle构建应用程序(图文)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在Eclipse IDE使用Gradle构建应用程序(图文),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
    2017-12-12
  • Java8 Stream flatmap中间操作用法解析

    Java8 Stream flatmap中间操作用法解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Java8 Stream flatmap中间操作用法解析,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2020-07-07
  • java对象数组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java对象数组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java对象数组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中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2021-06-06
  • Java基于外观模式实现美食天下食谱功能实例详解

    Java基于外观模式实现美食天下食谱功能实例详解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Java基于外观模式实现美食天下食谱功能,较为详细的讲述了外观模式的概念、原理并结合实例形似详细分析了Java基于外观模式实现美食天下食谱功能的具体操作步骤与相关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2018-05-05
  • Spring Boot和Docker实现微服务部署的方法

    Spring Boot和Docker实现微服务部署的方法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Spring Boot和Docker实现微服务部署的方法,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
    2019-01-01
  • 数组实现Java 自定义Queue队列及应用操作

    数组实现Java 自定义Queue队列及应用操作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数组实现Java 自定义Queue队列及应用操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2021-06-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