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中标准函数run、with、let、also与apply的使用和区别详解

 更新时间:2018年03月25日 10:20:07   作者:程序师  
相比Java, Kotlin提供了不少高级语法特性。对于一个Kotlin的初学者来说经常会写出一些不够优雅的代码,下面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Kotlin中标准函数run、with、let、also与apply的使用和区别的相关资料,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前言

和Java相比,在Kotlin中提供了不少新的特性。这次我们就来聊一聊Kotlin的一些通用的扩展标准函数run,with,let,also和apply。对于这五个标准函数它们都存在于Kotlin的源码标准库当中,也就是在Standard.kt文件当中。它们都是适用于任何对象的通用扩展函数。但是对于run,with,let,also和apply这五个函数他们的用法及其相似,以至于我们无法确定去选择使用哪一个。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五个函数它们的使用方法,它们的不同之处以及在什么场景下去使用。

作用域函数

在这里我们重点是看一下run,with,T.run,T.let,T.also,和T.apply,对于这几个函数来说它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在调用函数的内部又提供了一个作用域。

那么下面就通过一段代码来看一下run函数的作用域,对于其它函数来说当然也是类似。

fun test(){
 var animal = "cat"
 run {
  val animal = "dog"
  println(animal) // dog
 }
 println(animal)  //cat
}

在这个简单的test函数当中我们拥有一个单独的作用域,在run函数中能够重新定义一个animal变量,并且它的作用域只存在于run函数当中。

目前对于这个run函数看起来貌似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在run函数当中它不仅仅只是一个作用域,他还有一个返回值。他会返回在这个作用域当中的最后一个对象。

例如现在有这么一个场景,用户领取app的奖励,如果用户没有登录弹出登录dialog,如果已经登录则弹出领取奖励的dialog。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来处理这个逻辑。

run {
 if (islogin) loginDialog else getAwardDialog
}.show()

可以看到上面这段代码会变得更加的简洁,并且可以将show方法一次应用到上面两个dialog当中,而不是去调用两次。

with和其它通用标准函数

在这里之所以将with函数单独拿出来进行说明,是因为with得用法和其它通用的标准函数的用法比较独特。在这里我们依然使用run函数来进行对比。对于下面这段代码做的是同样一件事。它们的不同之处就是一个使用了with(T)函数,而另一个则是使用了T.run函数。

with(webView.settings){
 javaScriptEnabled = true
 databaseEnabled = true
}
webView.settings.run { 
 javaScriptEnabled = true
 databaseEnabled = true
}

但是我们觉得使用哪一个会更好呢?现在假设一种场景,那就是webView.settings可能为null。那我们就来再次看一下下面这段代码.

with(webView.settings){
 javaScriptEnabled = true
 databaseEnabled = true
}
webView.settings?.run { 
 javaScriptEnabled = true
 databaseEnabled = true
}

这么以来就很明显了,当然是T.run方法会更好,因为我们可以在使用这些函数之前可以进行对null的检查。

对于with也是存在一个返回值,它也是会返回在这个作用域当中的最后一个对象。

作用域中接收者this和it

在这几个扩展函数当中,它们都能直接获取到调用的对象或者是with中传入参数的对象。在这五个扩展函数在它们的作用域中的接收者可以是this或者是it。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T.run和T.let函数。这两个函数也是十分的相似。

stringVariable?.run {
 println("字符串的长度为$length")
}

stringVariable?.let {
 println("字符串的长度为 ${it.length}")
}

在这两段代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在T.run函数中通过this来获取stringVariable对象,而在T.let函数中通过it来取出stringVariable对象。当然我们也能够为it重新命名。如果我们不想覆盖外部作用域的this,这时候去使用T.let会更加的方便。至于哪些函数的接收者是this,哪些函数的接收者是it,在后面会通过一张树状图清晰的体现出来。

在作用域中返回值的类型

在这些作用域中它们都会存在一个返回值。在上面的讲述的run,with,T.run,T.let中它们返回的都是作用域中最后一个对象。当然它们所返回的值是允许和接受者it或者this对象的类型不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标准函数都是返回作用域的最后一个对象。例如T.also函数。

val original = "abc"
original.let {
 println("The original String is $it") // "abc"
 it.reversed() 
}.let {
 println("The reverse String is $it") // "cba"
 it.length 
}.let {
 println("The length of the String is $it") // 3
}

original.also {
 println("The original String is $it") // "abc"
 it.reversed() 
}.also {
 println("The reverse String is ${it}") // "abc"
 it.length 
}.also {
 println("The length of the String is ${it}") // "abc"
}

从上面两段代码可以看出T.let和T.also的返回值使不同的。T.let返回的是作用域中的最后一个对象,它的值和类型都可以改变。但是T.also不管调用多少次返回的都是原来的original对象。

对于T.let和T.also都能够进行链式操作,那么我们现在结合一下T.let和T.also的链式调用来看一下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原始函数
fun makeDir(path: String): File {
 val result = File(path)
 result.mkdirs()
 return result
}

//通过let和also的链式调用改进后的函数
fun makeDir(path: String) = path.let{ File(it) }.also{ it.mkdirs() }

扩展函数的特性

到目前为止除了T.apply没有使用到以外,根据上面的用法我们可以总结出来这些标准函数的三大特性。

  • 它们都有自己的作用域
  • 它们作用域中的接收者是this或者it
  • 它们都有一个返回值,返回最后一个对象(this)或者调用者自身(itself)

由此可想到对于T.apply无非也就是这三个特性。对于T.apply它作用域中的接收者是this,并且返回的调用者T。因此,T.apply的其中一个使用场景可以用来创建一个Fragment,代码如下所示:

// 使用普通的方法创建一个Fragment
fun createInstance(args: Bundle) : MyFragment {
 val fragment = MyFragment()
 fragment.arguments = args
 return fragment
}

// 通过apply来改善原有的方法创建一个Fragment
fun createInstance(args: Bundle) 
    = MyFragment().apply { arguments = args }

我们也能够通过T.apply的链式调用创建一个Intent:

// 普通创建Intent方法
fun createIntent(intentData: String, intentAction: String): Intent {
 val intent = Intent()
 intent.action = intentAction
 intent.data=Uri.parse(intentData)
 return intent
}

// 通过apply函数的链式调用创建Intent
fun createIntent(intentData: String, intentAction: String) =
  Intent().apply { action = intentAction }
    .apply { data = Uri.parse(intentData) }

如何选择使用

在这里我们通过一个树状图来看一下对着五个标准函数的区别,使用以及如何选取标准函数(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当中)


总结

在这里做一下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五个通用标准函数当中它们的特性也是十分的简单,无非也就是接收者和返回值的不同。对于with,T.run,T.apply接收者是this,而T.let和T.also接受者是it;对于with,T.run,T.let返回值是作用域的最后一个对象(this),而T.apply和T.also返回值是调用者本身(itself)。

好了,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脚本之家的支持。

相关文章

  • Android中SparseArray性能优化的使用方法

    Android中SparseArray性能优化的使用方法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Android中SparseArray性能优化的使用方法,文中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2016-04-04
  • java实现静默安装apk

    java实现静默安装apk

    本文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实现偷偷的把一个安卓apk应用安装到手机上,而且不显示确认框,主要是通过反射来实现,好了,小伙伴们仔细看下代码吧,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下。
    2015-04-04
  • 源码解析Android Jetpack组件之ViewModel的使用

    源码解析Android Jetpack组件之ViewModel的使用

    Jetpack 是一个丰富的组件库,它的组件库按类别分为 4 类,分别是架构(Architecture)、界面(UI)、 行为(behavior)和基础(foundation)。本文将从源码和大家讲讲Jetpack组件中ViewModel的使用
    2023-04-04
  • Jetpack Compose 的新型架构 MVI使用详解

    Jetpack Compose 的新型架构 MVI使用详解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Jetpack Compose 的新型架构 MVI使用详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鉴参考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祝大家多多进步,早日升职加薪
    2022-09-09
  • Android手机卫士之获取联系人信息显示与回显

    Android手机卫士之获取联系人信息显示与回显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Android手机卫士之获取联系人信息显示与回显的相关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2016-10-10
  • 详解Android 在 ViewPager 中使用 Fragment 的懒加载

    详解Android 在 ViewPager 中使用 Fragment 的懒加载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Android 在 ViewPager 中使用 Fragment 的懒加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2017-06-06
  • Android  ADB详细介绍及用法

    Android ADB详细介绍及用法

    本文主要介绍Android ADB,这里整理了Android ADB的文档资料,详细介绍了adb 命令,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下
    2016-08-08
  • Android SwipeMenuListView框架详解分析

    Android SwipeMenuListView框架详解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Android SwipeMenuListView框架详解分析的相关资料,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2016-10-10
  • 使用CMake构建OpenCV项目过程解析

    使用CMake构建OpenCV项目过程解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使用CMake构建OpenCV项目过程解析,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2020-11-11
  • 浅析Activity启动模式

    浅析Activity启动模式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Activity启动模式的相关资料,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Android app开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
    2020-1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