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与ASP通信入门教程——做真正属于自己的留言本

 更新时间:2006年12月23日 00:00:00   作者:  

LV与ASP综合运用(二)

接上节,现在开始第三步:“删除”功能:
在《ASP操作数据库入门》一节的最后,我给出了删除一条记录的SQL语句,不知道大家当时自己动手试验了没。如果没的话也没有关系,现在就跟我一起在FLASH中实现这个功能吧。而且我将演示如何利用“zonghe.asp”一个后台文件实现所有功能。

在看代码之前,请大家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删除一条记录的话,你依据什么删除呢?依据“yuwen”成绩可以吗?打开我们的数据库表可以看到“毛宁”,“巩丽”和“李小龙”都是100分,如果我们删除语文成绩为100的记录,就会同时把这三个人的记录都删除了。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都依据数据类型为“自动编号”的字段,因为自动编号字段是绝对不会重复的,比如这里的“xuhao”。

按照我的开发习惯,我们还是先来写后台,请在“zonghe.asp”写如下代码:

<%@LANGUAGE="JAVASCRIPT"%>

<%
//建立数据库链接对象   
lianjie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打开数据库
lianjie.Open("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dbq=" + Server.MapPath("shujuku.mdb"));
//创建“记录集”
rs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设置一个选项变量,根据这个选项的值,来决定执行对应功能的代码,这个变量来自FLASH
var xuanxiang=Request("xuanxiang_flash");
%>

<%
//——————根据变量“xuanxiang”决定调用对应的函数
if(xuanxiang=="显示"){
  //查询显示记录演示
  xianshi();
}else if(xuanxiang=="删除"){
  //删除记录演示
  shanchu();
}
%>

<%
//——————定义“显示”的功能函数
function xianshi(){
//查询的SQL语句
sql="select * from shujubiao order by xuhao desc";
//执行数据库查询
rs.Open(sql, lianjie, 3);
//从FLASH接收当前页码
var dangqianye=Request("dangqianye_flash");
//从FLASH接收每页显示的记录条数
var meiyejilu=Request("meiyejilu_flash");
//声明一个变量用来存储要输出的内容,初始为空
var shuchuneirong="";
//设置每页显示的记录条数
rs.PageSize=meiyejilu;
//设置当前显示的页码
rs.AbsolutePage=dangqianye;
//获取记录总条数
var zongtiaoshu=rs.RecordCount;
//获取总页数
var zongyeshu=rs.PageCount;
//利用循环显示一页的所有内容,具体的页码在第二段代码的“rs.AbsolutePage”中指定了
for (i=0;i<meiyejilu;i++){
  if(!rs.EOF){
  //获取字段内容
  var xuhao=rs("xuhao");
  var xingming=rs("xingming");
  var yuwen=rs("yuwen");
  var shuxue=rs("shuxue");
  //将要显示的内容记录在“shuchuneirong”中
  shuchuneirong =shuchuneirong+"<br>序号:"+ xuhao +" | 姓名:"+xingming+" | 语文:"+yuwen+" | 数学:"+shuxue;
  rs.MoveNext();
  }
}
//将查询出来的内容输出成变量/值配对形式
Response.Write("&neirong_asp="+shuchuneirong);
//输出总条数
Response.Write("&zongtiaoshu_asp="+zongtiaoshu);
//输出总页数
Response.Write("&zongyeshu_asp="+zongyeshu);
}
%>

<%
//——————定义“删除”的功能函数
function shanchu(){
//接收从FLASH传递过来的序号ID
var id=Request("xuhao_flash");
//删除的SQL语句
sql="delete from shujubiao where xuhao="+id;
//执行数据库查询
rs.Open(sql, lianjie, 3);
}
%>

说明:对比上一节给出的ASP代码,眼尖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有几处不同

  • 最后一段关闭连接的代码没了,为什么要删除呢?这是为了在同一个ASP文件中多次利用一个连接对象和recordset对象。其实正规的写法里,是不推荐这么做的,这里只是为了演示和讲解方便,大家以后自己做留言本的时候,建议每个功能函数里都重新声明连接对象和recordset对象,并在函数结尾关闭。
  • 最后一段加了一个“shanchu”函数,它接收从FLASH传递过来的记录序号,并执行删除语句。
  • 在第三段的功能逻辑代码区,调用“shanchu”函数。
  • xianshi”函数中的SQL语句最后加了一段:“order by xuhao desc”,这是让记录按xuhao字段倒序排列,这个是为以后“添加”功能服务的,它可以让最新添加的记录显示在最上边,便于我们观察。这里我们可以先不用理会它。

好的,后台文件搞定了,现在回到FLASH中彻底完成我们的删除功能吧:)
打开“zonghe.fla”,输入下面的代码:

//================系统初始化=================
//——————界面初始化
//编码
System.useCodepage = true;
//——————变量初始化
//声明一个“选项”变量,ASP中将根据这个变量决定当前演示的是那项功能
//初始化这个变量为“显示”,用来显示记录
var xuanxiang = "显示";
//当前页初始为第1页
var dangqianye = 1;
//每页记录数初始为5条
var meiyejilu = 5;
//——————数组初始化
//——————对象初始化
//LV对象,从上到下依次用于“显示”,“删除”,“添加”,“更新”演示
var xianshi_lv = new LoadVars();
var shanchu_lv = new LoadVars();
var tianjia_lv = new LoadVars();
var gengxin_lv = new LoadVars();
//================逻辑功能区==================
//——————显示功能测试
xianshi();
//——————删除功能测试
shanchu_btn.onRelease = function() {
shanchu();
};
//================函数模块区==================
//——————“显示”功能
function xianshi() {
  //将选项设置为“显示”
  xuanxiang = "显示";
  //LV对象获取“选项”内容
  xianshi_lv.xuanxiang_flash = xuanxiang;
  //获取“当前页”
  xianshi_lv.dangqianye_flash = dangqianye;
  //获取“每页记录数”
  xianshi_lv.meiyejilu_flash = meiyejilu;
  //将以上获取的内容传递给FLASH
  xianshi_lv.sendAndLoad("zonghe.asp?bianliang="+random(9999), xianshi_lv, "post");
  //加载完成后显示一系列相关信息
  xianshi_lv.onLoad = function(chenggong) {
    if (chenggong) {
      //显示当前页(直接从FLASH获得)
      dangqianye_txt.text = dangqianye;
      //显示每页记录数(直接从FLASH获得)
      meiyetiaoshu_txt.text = meiyejilu;
      //显示总条数,总页数和本页的记录内容
      zongtiaoshu_txt.text = xianshi_lv.zongtiaoshu_asp;
      zongyeshu_txt.text = xianshi_lv.zongyeshu_asp;
      neirong_txt.htmlText = xianshi_lv.neirong_asp;
    } else {
      neirong_txt.htmlText = "加载失败!";
    }
  };
}
//——————“删除”功能
function shanchu() {
  //将“选项”设置为“删除”
  xuanxiang = "删除";
  //将设定为“删除”的“选项”记录在用于删除的LV对象
  shanchu_lv.xuanxiang_flash = xuanxiang;
  //获得要删除的记录序号也记录在LV对象中
  shanchu_lv.xuhao_flash = shanchuxuhao_txt.text;
  shanchu_lv.sendAndLoad("zonghe.asp?bianliang="+random(9999), shanchu_lv, "post");
  shanchu_lv.onLoad = function() {
    //根据ASP传回来的“成功”进行对应操作
    if (shanchu_lv.chenggong_asp == "成功") {
      shanchuxuhao_txt.text = "删除成功";
      //最后调用“显示”函数,在“neirong_txt”文本框中刷新内容显示
      xianshi();
    } else {
      shanchuxuhao_txt.text = "删除失败";
    }
  };
}

说明:上面FLASH中的代码我们可以对比着ASP中的代码来看,ASP中添加了删除功能,FLASH中最后一段便对应的添加了一个“shanchu”函数,这个函数中的代码,相信大家现在参照着注释应该能够理解了吧。然后是“功能逻辑区”通过“删除”按钮调用删除函数。最后还有一点小小的改动,我在这里就不考察大家的眼力了,大家注意看,我在“xianshi”函数中的第一行添加了一句:xuanxiang="显示"。这是为了让“xianshi”函数更加独立,在“shanchu”函数中,当删除完成后,我调用了“xianshi”函数,以便让大家在FLASH中及时看到删除后的结果,如果“xianshi”中没有定义“xuanxiang”,则在“shanchu”函数中调用“xianshi”函数时,“xuanxiang”的值依然为“shanchu”,这样ASP中的“xianshi”函数就无法获得正确的参数,而显示删除后的内容了。

好的,说了那么多,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让我们在IIS下打开“zonghe.html”测试一下吧。刚打开你会看到正确的页码和内容显示,然后,你在删除的输入文本框中输入“13”,按“删除”按钮,当这个输入文本框提示“删除成功”后,你马上会看到“记录总数”由原来的13变成了12,内容文本框中“xuhao”为13的记录消失了。可怜的“赵微”就这样被我们轻轻一点就淘汰出局了:)
经过这次“删除”功能的演示,相信大家已经对我的思路和功能扩展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将一次性完成“添加”和“更新”功能演示!

第四步,“添加”和“更新”功能:
这一步我就不再贴代码了,大家直接下载源文件看吧,因为实在没什么好讲的了,这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按着上一步的模式,分别在ASP和FLASH添加对应的函数块儿,然后再在“逻辑功能区”调用对应的功能函数就行了。都说一个组织良好的程序一开始比较复杂,越往后写反而越轻松,我想一篇好的教程也应该一样吧:)

小总结:这篇教程到这里核心内容基本上讲完了,一个FLASH留言本的基本功能也差不多都实现了,但想象和成品的距离其实是咫尺天涯,想做一个功能完善的FLASH留言本,远不止我讲的这些内容,这里面还有很多技巧和细节,主要还是看你AS和ASP的基本功!反正捕鱼的方法我是倾囊相授了,能不能捕到鱼,还是要通过大家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其实我留给大家的作业还是很多的,包括翻页处理,管理登陆等等,但只要你真的领会我前面讲的原理了,要自己做出来理论上确实不难。可如果你现在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恐怕很有必要把我的教程再从头到尾重新看一遍了,用很长时间只学会一个知识点不可怕,怕就怕你用很长时间学了很多知识点,却没一个真正学会!
最后如果有谁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FLASH留言本了,别忘了贴上来让火山和同志们一起欣赏欣赏,火山也算没白忙活这么长时间了:)

LV与ASP综合运用之一:demo4

昨天写完上一节没什么事就在论坛到处逛,偶然发现一个帖子,是经典前斑竹“手工感情”写的,其中总结了FLASH与ASP通讯的三种常见方法,包括loadVariables,LoadVars和XML,跟贴还有一些比较深入的讨论,我觉得很好,大家对哪种方式有兴趣的话不妨看一下前辈的帖子,火山这里就不再唠叨了。只有一种方式他们没提到,就是getURL,下面我就着重讲一下这种通讯方式。
手工感情斑竹的教程:http://bbs.blueidea.com/viewthread.php?tid=1113968&highlight=
借这个教程,我们再来一起悼念一下这位无私奉献的前辈——蓝色每一位无私奉献者都不应当被遗忘!

继续我的教程,getURL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打开一个新的ASP网页,并使这个网页接收到传递的变量,这样ASP网页就能根据这个变量进行各种设置和显示了,我的FLASH BLOG中就利用了这个技术。遗憾的是,getURL无法指定传递变量的个数,它会非常机械的把同一层级下的所有变量都传递给ASP,如果你把调用getURL函数的语句和大量其它AS语句都混在一起,势必会传递大量垃圾变量,解决的方法是把要传递的变量和调用getURL函数的语句都写在一个独立的MC中。下面我简单演示一下它的用法:

1,先在同一目录下建立一个“geturl.asp”文件和“geturl.fla”文件。
2,在“geturl.asp”中输入下面的代码:

<%@LANGUAGE="JAVASCRIPT"%>
<%
//接收变量
var neirong1=Request("neirong1_flash");
var neirong2=Request("neirong2_flash");
var neirong3=Request("neirong3_flash");
//显示变量内容
Response.Write("内容1的值是"+neirong1+"<br>");
Response.Write("内容2的值是"+neirong2+"<br>");
Response.Write("内容3的值是"+neirong3);
%>

3,再在“geturl.fla”中建立一个按钮“anniu_btn”,并在贞上写代码:

var neirong1_flash = "neirong1";
var neirong2_flash = "neirong2";
anniu_btn.onRelease = function() {
  getURL("geturl.asp", "_blank", "get");
};

这样前期工作就完成了,下面我们来进行一系列对比性的测试:

①直接发布测试,当我们点击按钮的时候,会发现新打开了“geturl.asp”,页面显示:

内容1的值是neirong1
内容2的值是neirong2
内容3的值是undefined

看来我们确实接收到变量neirong1_flash和neirong2_flash了,由于neirong3_flash我们在FLASH中没有定义,所以ASP中得到undefined。现在我们注意观察ASP网页的URL后缀:

?neirong1%5Fflash=neirong1&neirong2%5Fflash=neirong2

这个后缀经过了URL编码,翻译过来其实是:

?neirong1_flash=neirong1&neirong2_flash=neirong2

它的格式大家是不是觉得非常熟悉呢?答对了!就是我们在前面一直强调的“变量/值”配对,它的变量传递原理与LV遵循的是同一规则!怎么样?现在体会到什么是一通百通,触类旁通了吧:)需要解释的一点是,当传递多个“变量/值”对的时候,他们之间用“&”分隔,与TXT中的数据格式又相同了。

②把“geturl.fla”中“getURL”函数中的“get”传递方式改为“post”再测试一下,你会发现ASP网页在浏览器URL中的后缀没有了,但网页显示结果不变。

③现在我们再把“geturl.fla”中“getURL”函数改成下面的形式:

getURL("geturl.asp?neirong3_flash=neirong3", "_blank", "get");

发布测试,我们会发现点击按钮后,打开的ASP网页显示内容发生了变化,neirong3接收到了值,网页显示内容如下:

内容1的值是neirong1
内容2的值是neirong2
内容3的值是neirong3

再观察浏览器URL后缀:

?neirong3_flash=neirong3&neirong1%5Fflash=neirong1&neirong2%5Fflash=neirong2

可以发现多了一个“neirong3_flash=neirong3&”,而且它没进行URL编码,这点火山也不太理解,为什么把变量直接写在ASP文件调用语句中就不进行URL编码了呢?希望有前辈高手点明,先替大家一起谢谢了。

这里需要重点提示的是:以前见有些人说“getURL”函数可以通过在调用的文件名后加参数来传递指定的变量,这其实是视觉上的误导。getURL永远都是传递所有的变量,只不过那些垃圾变量,如果你不测试的话,无法看到它们而已。

④最后再送大家一个大礼来给这篇教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个礼物是“测试的思考方式”:

变量有三个
变量传递的写法有两种:直接写在文件名后或者在时间轴声明并赋值
变量传递的方式有两种:get和post

所以测试的可能性一共就有:3*2*2=12种,我只做了4种代表性的,其它的留给读者自己。

呵呵,怎么样,这种思想很容易理解吧?可惜道理大家都懂,实践总是很难!

经典论坛讨论
http://bbs.blueidea.com/thread-2701824-1-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