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Java设计模式编程中ISP接口隔离原则的使用

 更新时间:2016年02月03日 12:04:55   作者:卡奴达摩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Java设计模式编程中ISP接口隔离原则的使用,接口隔离原则主张一个类对另外一个类的依赖性应当是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P接口隔离原则主张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要好。
一个类对另外一个类的依赖性应当是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的。
一个接口代表一个角色,不应当将不同的角色都交给一个接口。没有关系的接口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臃肿的大接口,这是对角色和接口的污染。
“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它们不用的方法。接口属于客户,不属于它所在的类层次结构。”这个说得很明白了,再通俗点说,不要强迫客户使用它们不用的方法,如果强迫用户使用它们不使用的方法,那么这些客户就会面临由于这些不使用的方法的改变所带来的改变。

使用场合,提供调用者需要的方法,屏蔽不需要的方法.满足接口隔离原则.比如说电子商务的系统,有订单这个类,有三个地方会使用到,

  1. 一个是门户,只能有查询方法,
  2. 一个是外部系统,有添加订单的方法,
  3. 一个是管理后台,添加删除修改查询都要用到.

根据接口隔离原则(ISP),一个类对另外一个类的依赖性应当是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也就是说,对于门户,它只能依赖有一个查询方法的接口.
UML结构如下:

201623120354048.jpg (397×369)

我们来看一个无视接口隔离原则的Java接口编写例子:

interface I {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public void method3(); 
  public void method4(); 
  public void method5(); 
} 
 
class A{ 
  public void depend1(I i){ 
    i.method1(); 
  } 
  public void depend2(I i){ 
    i.method2(); 
  } 
  public void depend3(I i){ 
    i.method3(); 
  } 
} 
 
class B implements I{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1"); 
  }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2"); 
  } 
  public void method3() { 
    System.out.println("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3"); 
  } 
  //对于类B来说,method4和method5不是必需的,但是由于接口A中有这两个方法, 
  //所以在实现过程中即使这两个方法的方法体为空,也要将这两个没有作用的方法进行实现。 
  public void method4() {} 
  public void method5() {} 
} 
 
class C{ 
  public void depend1(I i){ 
    i.method1(); 
  } 
  public void depend2(I i){ 
    i.method4(); 
  } 
  public void depend3(I i){ 
    i.method5(); 
  } 
} 
 
class D implements I{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1"); 
  } 
  //对于类D来说,method2和method3不是必需的,但是由于接口A中有这两个方法, 
  //所以在实现过程中即使这两个方法的方法体为空,也要将这两个没有作用的方法进行实现。 
  public void method2() {} 
  public void method3() {} 
 
  public void method4() { 
    System.out.println("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4"); 
  } 
  public void method5() { 
    System.out.println("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5"); 
  } 
}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a = new A(); 
    a.depend1(new B()); 
    a.depend2(new B()); 
    a.depend3(new B()); 
     
    C c = new C(); 
    c.depend1(new D()); 
    c.depend2(new D()); 
    c.depend3(new D()); 
  } 
} 

        可以看到,如果接口过于臃肿,只要接口中出现的方法,不管对依赖于它的类有没有用处,实现类中都必须去实现这些方法,这显然不是好的设计。如果将这个设计修改为符合接口隔离原则,就必须对接口I进行拆分。在这里我们将原有的接口I拆分为三个接口,拆分后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201623120431437.jpg (476×288)

照例贴出程序的代码,供不熟悉类图的朋友参考:

interface I1 { 
  public void method1(); 
} 
 
interface I2 { 
  public void method2(); 
  public void method3(); 
} 
 
interface I3 { 
  public void method4(); 
  public void method5(); 
} 
 
class A{ 
  public void depend1(I1 i){ 
    i.method1(); 
  } 
  public void depend2(I2 i){ 
    i.method2(); 
  } 
  public void depend3(I2 i){ 
    i.method3(); 
  } 
} 
 
class B implements I1, I2{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类B实现接口I1的方法1"); 
  }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类B实现接口I2的方法2"); 
  } 
  public void method3() { 
    System.out.println("类B实现接口I2的方法3"); 
  } 
} 
 
class C{ 
  public void depend1(I1 i){ 
    i.method1(); 
  } 
  public void depend2(I3 i){ 
    i.method4(); 
  } 
  public void depend3(I3 i){ 
    i.method5(); 
  } 
} 
 
class D implements I1, I3{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类D实现接口I1的方法1"); 
  } 
  public void method4() { 
    System.out.println("类D实现接口I3的方法4"); 
  } 
  public void method5() { 
    System.out.println("类D实现接口I3的方法5"); 
  } 
} 

        接口隔离原则的含义是:建立单一接口,不要建立庞大臃肿的接口,尽量细化接口,接口中的方法尽量少。也就是说,我们要为各个类建立专用的接口,而不要试图去建立一个很庞大的接口供所有依赖它的类去调用。本文例子中,将一个庞大的接口变更为3个专用的接口所采用的就是接口隔离原则。在程序设计中,依赖几个专用的接口要比依赖一个综合的接口更灵活。接口是设计时对外部设定的“契约”,通过分散定义多个接口,可以预防外来变更的扩散,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觉的接口隔离原则跟之前的单一职责原则很相似,其实不然。其一,单一职责原则原注重的是职责;而接口隔离原则注重对接口依赖的隔离。其二,单一职责原则主要是约束类,其次才是接口和方法,它针对的是程序中的实现和细节;而接口隔离原则主要约束接口接口,主要针对抽象,针对程序整体框架的构建。
         采用接口隔离原则对接口进行约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接口尽量小,但是要有限度。对接口进行细化可以提高程序设计灵活性是不挣的事实,但是如果过小,则会造成接口数量过多,使设计复杂化。所以一定要适度。
为依赖接口的类定制服务,只暴露给调用的类它需要的方法,它不需要的方法则隐藏起来。只有专注地为一个模块提供定制服务,才能建立最小的依赖关系。
提高内聚,减少对外交互。使接口用最少的方法去完成最多的事情。
运用接口隔离原则,一定要适度,接口设计的过大或过小都不好。设计接口的时候,只有多花些时间去思考和筹划,才能准确地实践这一原则。

相关文章

  • Windows系统下Eclipse搭建ESP32编译环境及安装过程

    Windows系统下Eclipse搭建ESP32编译环境及安装过程

    Ecppse 使用了 ESP-IDF 中的 Makefile 支持。这意味着您需要从创建 ESP-IDF 项目开始。您可以使用 github 中的 idf-template 项目,接下来通过本文给大家介绍Windows系统下Eclipse搭建ESP32编译环境及安装过程,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2021-10-10
  • mybatis-plus拦截器、字段填充器、类型处理器、表名替换、SqlInjector(联合主键处理)

    mybatis-plus拦截器、字段填充器、类型处理器、表名替换、SqlInjector(联合主键处理)

    本文主要介绍了mybatis-plus拦截器、字段填充器、类型处理器、表名替换、SqlInjector(联合主键处理),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2021-11-11
  • Java File类提供的方法与操作

    Java File类提供的方法与操作

    Java使用File类来表示计算机系统磁盘文件的对象类型。File中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可以对文件进行增加、删除、修改、重命名等常规操作。File类的对象会存储文件自身的信息,例如文件在系统中的存储目录、文件大小、文件读写权限等
    2023-03-03
  • java金额数字转中文工具类详解

    java金额数字转中文工具类详解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java金额数字转中文工具类的相关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2019-04-04
  • SpringBoot特点之依赖管理和自动装配(实例代码)

    SpringBoot特点之依赖管理和自动装配(实例代码)

    在使用SpringBoot的时候,会自动将Bean装配到IoC容器中,操作也很简单,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SpringBoot特点之依赖管理和自动装配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2022-03-03
  • Eclipse中导出码云上的项目方法(图文教程)

    Eclipse中导出码云上的项目方法(图文教程)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Eclipse中导出码云上的项目方法(图文教程)。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就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
    2017-06-06
  • Java 异步回调机制实例分析

    Java 异步回调机制实例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Java 异步回调机制实例解析的相关资料,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2017-02-02
  • 详解SpringBoot如何统一处理返回的信息

    详解SpringBoot如何统一处理返回的信息

    现在的项目是前后端开发的居多,那么我们怎么定义接口返回的数据,怎么使用 Spring Boot 来统一处理返回的信息呢,本文就来和大家简单讲讲
    2023-06-06
  • springcloud微服务基于redis集群的单点登录实现解析

    springcloud微服务基于redis集群的单点登录实现解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springcloud微服务基于redis集群的单点登录实现解析,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2019-09-09
  • java使用HashMap实现斗地主(有序版)

    java使用HashMap实现斗地主(有序版)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java使用ArrayList实现斗地主游戏,文中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2021-03-03

最新评论